虽然距离中国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义乌装博会)开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但记者从其承办机构机电商会了解到,目前装博会所剩展位已然不多,截至9月5日已确认的展位高达2142个。
这些企业和项目确实对地方经济发展、税收贡献和促进就业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再比如纺织服装行业,记者在拥有1000多家纺织企业的福建长乐市采访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负责人持乐观态度。
不少企业是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等优惠政策招引来的大项目。落实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困难重重记者调研发现,中央化解产能过剩政策针对性强、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但在落实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不高,存在割舍不下的心态。现在要求化解的过剩产能不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令规定要淘汰,且项目审批和建成也符合当时的产业政策。从部分地区来看,一些地方民营企业互保融资引发的风险值得警惕。但目前各地都没有发生大规模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问题,对于绝大部分过剩产能,市场都在自行调节。
山东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负责人反映,山东除煤炭、钢铁外,其余行业产能相对平稳。湖北省提出,到2017年底前,相关行业落后产能全部淘汰,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并基本建立过剩行业产能预警体系和监督机制。中国在北极开发中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对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极航道是穿过俄罗斯西伯利亚与北冰洋毗邻海域,开僻出一条商业路线。北极资源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预测,2020年该航线将承担中国5%~15%的国际贸易运输业务,届时荷兰鹿特丹至上海的海运行程将缩减22%。林伯强表示,北极问题的核心是经济,但是科研能直接带来经济收益,两者不存在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问题,中国关注的焦点应该是资源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在科研上也应加大投入。
这也导致我国的北极科考、开发一直处在比较弱势的国际地位。此前有预测认为,2030年9月,北极冰盖将融化,那时该地区将成为自然资源富矿。
北极作为海上资源的巨大仓库,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第二个中东随着世界上一轮又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有学者建议,我国应把着眼点从陆地逐步转向海洋。当下,我国在北极上的很大收益是来自北极航道的开通。经济和科研要两手抓。
上海海洋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我国直接进行北极资源开采难度大,开采可能性很小。应该认识到陆地有限的资源不足以撑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不足以维持十几亿人民的需求。从技术上看,石油平台的开采难度远高于岛上开采,此外还会与其他北极国家产生地缘政治问题。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表示,希望我国能够加大力度对北极进行科研考察。
近日,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结束了在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开始正式踏上归程,计划于9月24日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着眼未来,主要还是资源的争夺,中国不能落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不能因为担心发生利益冲突而减弱对北极的开发,在北极事务上要注意以合作的方式,尽力避免矛盾。中国虽然现在是弱势,但只要加大北极事业的投入力度,就能后来居上。
北极地区拥有享誉世界的芬诺斯堪的亚和科拉半岛大铁矿,储有铀和钚等战略性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及水力、风力资源等。对此,林伯强认为,中国海洋观落后的问题不是不能解决。我们国家目前对北极的考察,无论是活动范围和区域,还是科研投入的力度,并没有改变以参与为主的状况,我国对北极的投入非常欠缺。经济科研两手抓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表示,从1925年北洋政府签订《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直至2013年5月15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我国对北极的认识始终不足,没有形成强烈的海洋观。也有学者表示,北极航道通航难度大,通航时间短,不能取代马六甲等传统航道。2011年美国勘测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北极地区包含了全球没有被发现的30%的天然气储量和10%的石油储量,待发现的液化天然气资源占全球的20%,总量约为4000亿桶油气当量。
此外,北冰洋洋流也对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和海洋经济渔场起着重要影响。对此,林伯强认为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中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至于道路通航难度大,需要船只有破冰能力等问题,通航时间一长,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中国科学院曾称北极为超级空调,而我国这次雪龙号的考察将侧重研究北极的快速变化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70842.1亿元,同比增长13.4%。
(1)中央企业181355.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7.1%、2.6%和22.4%。有色行业仍未摆脱亏损。
2014年1-8月,纳入本月报统计范围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①(以下简称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幅继续放缓,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出现下降,成本增幅继续高于收入增幅。注:①本月报所称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2)地方国有企业120879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90555.2亿元,同比增长12%。
(1)中央企业资产总额519713.1亿元,同比增长10.7%。(五)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地方国有企业4348.3亿元,同比增长6.3%。负债总额305782.5亿元,同比增长14.4%。
所有者权益合计343684.1亿元,同比增长11.4%。二、主要行业盈利情况1-8月,从行业看,钢铁、交通等行业实现利润继续保持较大增幅。
1-8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6441.1亿元,同比增长8%。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11778亿元,同比增长5.5%。(2)地方国有企业5507.9亿元,同比增长4.2%。(1)中央企业12092.8亿元,同比增长8.6%。
一、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一)营业总收入。所有者权益为178624.5亿元,同比增长11.2%。
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300775.4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7.7%、3.1%和19.7%。(1)中央企业190899亿元,同比增长4.6%。
负债总额341088.7亿元,同比增长10.5%。1-8月,国有企业应交税金25073亿元,同比增长7.3%。